根据土地性质而言,房屋拆迁补偿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之所以将拆迁补偿分为这两类,是因为他们的法律依据和补偿标准是不一样的。国有土地上房屋补偿标准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为法律依据,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标准以《土地管理法》为法律依据。
一、国有土地对于国有土地上房屋,根据我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被征收房屋的价值,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评估确定。
二、集体土地对于集体土地上房屋,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征收土地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其中征收农用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制定公布区片综合地价确定;征收农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至于具体的房屋补偿金额,全国是没有统一标准的,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可能各地的补偿金额也会差异很大。
另外《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还规定,征收土地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