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使用权获取方式主要有出让、划拨、转让三种。
一、出让方式
出让是指国有土地的出让方通过一定的形式将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给特定的使用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设立方式。具体来说,出让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协议出让:即国家以协议方式将建设用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
拍卖出让:是指出让人发布拍卖公告,在指定时间、地点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给最高应价者。
招标出让:是指出让人发布招标公告,邀请特定或者不特定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参加建设用地使用权投标,根据投标结果确定建设用地使用权人。
挂牌出让:是指出让人发布挂牌公告,在指定的土地交易场所挂牌公布拟出让土地的交易条件,接受竞买人的报价申请并更新挂牌价格,根据挂牌期限截止时的出价结果确定建设用地使用权人。
二、划拨方式
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国有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建设用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划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国有土地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将建设用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
划拨方式通常适用于以下情形: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三、转让方式
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方式主要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等。这种方式是土地使用权人将其权利转让给其他人的行为。
综上所述,土地使用权的获取方式主要有出让、划拨和转让三种。这些方式的具体操作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进行选择和操作。
二、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中办理出让的基本原则法律分析:
土地使用出让和划拨的主要区别是:
出让土地使用权是有偿、有期限的;
划拨土地使用权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般没有期限的限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五十四条 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应当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
但是,下列建设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
(一)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二)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三)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
●土地转让协议有效吗
●国有土地上房屋补偿标准
●国家征收土地补偿标准
●农村土地征收与补偿
●出让土地和划拨土地拆迁补偿区别
三、土地使用出让和划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土地使用权最主要的两种获得途径为,一是,出让土地使用权;二是,划拨土地使用权。
(1)土地使用权出让:
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通过出让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是交纳土地出让金以货币等形式有偿使用土地的。
主要是经营性用地,房地产、住宅、商业、工业等。
(2)划拨土地使用权:
是指土地使用者通过各种方式依法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
前款土地使用者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缴纳土地使用税。
国有划拨土地是指国家无偿或成本价向用地单位供应的土地、主要是公益事业,学校、医院、军事用地,国家机关办公用地、公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国有企业等。
除此之外,土地使用权还可以转让、出租和抵押,但是要根据房屋的不同情况而具体认定。
最终,根据《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土地使用权期满,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有权由国家无偿取得。
土地使用者应当交还土地使用证,并依照规定办理注销登记。
当然,土地使用者也可以申请续期。
需要续期的,应按照相关规定重新签订合同,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办理登记。
一、土地使用权年限的界定:
根据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
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
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二、二手房中的已购公房、经济适用房、二手商品房、央产房具体使用年限如何计算:
1、已购公房、央产房的使用年限计算。
已购公房和央产房同属福利分房制度下的“产物”。
取消福利分房后,已购公房和央产房也可上市进行交易,由于是成本价的房屋,因此买方在购买这类房屋时需要缴纳一定的土地出让金。
根据其房屋权属的特殊性,这类房屋的土地使用年限计算方法也分为几种不同版本。
(1)如已购公房和央产房的土地是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即从该楼的第一套房屋首次进入二手房市场,缴纳土地出让金之日起核定其土地出让年限。
其他房屋上市时,依上述办法分别计算使用年限,最终保证同一宗土地、同一栋楼的土地出让年限终止日相同。
例如:
某栋钢混结构房屋1998年竣工,该楼第一套房屋首次进入二手房市场的交易日期为2000年,因此该栋楼的整体土地使用年限也从2000年开始算起,即最终土地使用年限截止日期为2070年。
2003年业主将这套房屋出售,那么购房者购买后的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2003年-2000年)=67年。
也就是说,新业主即将有67年的土地使用时间,该套房屋的新购买时间2003年67年=2070年。
同一宗土地、同一栋楼的土地出让年限终止日相同。
(2)如已购公有住房新占土地是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其70年的土地使用年限以原签署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转让合同》,以及下发的《国有土地使用证》核定土地使用年限为准。
(一般是从竣工日期算起)
例如:
某砖混结构的房屋1997年竣工,它的《国有土地使用证》下发时间为2000年,而该房屋所下发的《国有土地使用证》上标注的使用年限为“1997年至2067年”,也就是说该房屋的土地使用年限从1997年开始算起。
那么,如果这套房屋的业主于2004年出售该房产,其新的土地使用年限=70年-(2004年-1997年)=63年。
该套房屋的新购买时间2004年交易后核定的土地年限年63年=2067年,即这套房屋的最终土地使用年限到2067年为止。
2、二手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的使用年限计算。
经济适用房是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形势,由政府推出的新型房产种类,适合于中低收入家庭承受能力、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社会保障住房。
经济适用房的性质较为特殊,整个开发的楼盘并不具备土地使用权证。
基于这种情况,通常情况下,经济适用房的土地使用年限以基楼盘原始竣工的时间为准。
而这一种土地使用年限的计算方式也等同于二手商品房,因此,经济适用房和二手商品房的土地使用年限都是以开发商取得国有土地许可证的时间来核定其土地使用年限的。
希望通过阅读能够帮助您更明确了解二手房的使用权时间。
如果您针对具体问题还有疑问,可以咨询本站专业律师为您详细解答。
四、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与划拨分类法律分析:
1、划拨一般是针对事业性单位,这些单位取得国家土地除缴纳相关的税费外,不再支付出让金。
出让是政府将国有土地的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有偿转让出去的行为。
当划拨的土地要改变用途、经营性质的时候,需要补交出让金,从而改土地证上的“划拨”为“出让”。
2、现在开发商修建商品房大多数都是缴纳土地出让金的方式获得的土地,出让就是开发商必须给钱给政府,政府保证你的70年或者50年使用权。
划拨是政府转让土地获得收入的一种方式,简单点说就是用土地的一方没有给政府钱的就是划拨,主要用于政府项目。
3、出让的土地使用权人具有法定规范内的处置权,可进行转让、出租和抵押。
划拨的土地不得进行转让、出租和抵押。
由此可得出,土地出让和土地划拨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同。
4、房屋类型不同,房屋所在的土地性质不同也就影响了该房屋所属的类型。
划拨土地一般为公益事业用地或回迁房、经适房等建设用地;
而出让土地上多建有商品房。
土地出让和土地划拨在房屋类型上是存在着一些区别的。
5、土地性质不同,那么对购房者后期的影响结果也不一样,出让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交易时,不存在额外的费用,但如果是划拨的土地,如果想进行交易,就需要先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对想买二手房的购房者来说,一定要先弄清所购房屋的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避免增加交易成本。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第三十九条 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二)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
转让房地产时房屋已经建成的,还应当持有房屋所有权证书。
第四十条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
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予转让的,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报批时,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决定可以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转让方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将转让房地产所获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缴国家或者作其他处理。
五、土地使用权划拨与出让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分析:
1、划拨一般是针对事业性单位,这些单位取得国家土地除缴纳相关的税费外,不再支付出让金。
出让是政府将国有土地的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有偿转让出去的行为。
当划拨的土地要改变用途、经营性质的时候,需要补交出让金,从而改土地证上的“划拨”为“出让”。
2、现在开发商修建商品房大多数都是缴纳土地出让金的方式获得的土地,出让就是开发商必须给钱给政府,政府保证你的70年或者50年使用权。
划拨是政府转让土地获得收入的一种方式,简单点说就是用土地的一方没有给政府钱的就是划拨,主要用于政府项目。
3、出让的土地使用权人具有法定规范内的处置权,可进行转让、出租和抵押。
划拨的土地不得进行转让、出租和抵押。
由此可得出,土地出让和土地划拨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同。
4、房屋类型不同,房屋所在的土地性质不同也就影响了该房屋所属的类型。
划拨土地一般为公益事业用地或回迁房、经适房等建设用地;
而出让土地上多建有商品房。
土地出让和土地划拨在房屋类型上是存在着一些区别的。
5、土地性质不同,那么对购房者后期的影响结果也不一样,出让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交易时,不存在额外的费用,但如果是划拨的土地,如果想进行交易,就需要先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对想买二手房的购房者来说,一定要先弄清所购房屋的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避免增加交易成本。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第三十九条 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二)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
转让房地产时房屋已经建成的,还应当持有房屋所有权证书。
第四十条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
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予转让的,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报批时,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决定可以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转让方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将转让房地产所获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缴国家或者作其他处理。
六、土地取得方式有哪几种
法律分析:
土地使用出让和划拨的主要区别是:
出让土地使用权是有偿、有期限的;
划拨土地使用权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般没有期限的限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五十四条 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应当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
但是,下列建设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
(一)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二)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三)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1、协议出让土地拆迁有补偿吗合法吗
2、协议出让土地的条件
3、协议出让土地拆迁有补偿吗怎么算
4、协议出让土地是什么意思
5、协议出让土地需要缴纳哪些税
6、协议出让土地管理办法
7、协议出让土地怎么办房产证
8、协议出让用地规定
9、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概念
10、协议出让土地出让金如何收取
以上就是在明律师事务所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协议出让土地拆迁有补偿吗,土地使用权获取方式主要有出让、划拨、转让三种方式。”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在线律师。
文章来源参考:头条-农村土地征收与补偿,土地使用权划拨与出让的区别是什么
内容审核:李静律师
免责申明:
本文内容中的法律法规来源于网络整理,如法律法条存在信息滞后或错误、侵权,欢迎联系我们纠错,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遇到拆迁,提前咨询律师各项是否合理,房屋,土地,装修,停产停业损失等。仅受理拆迁相关咨询!本所律师经验丰富,尤其擅长企业,商铺及复杂重大疑难案件!欢迎咨询在明律师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