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挂帅,固始干群齐心协力30天完成拆迁助力白果冲水库建设
漯河市西城区:“和谐拆迁”妥善安置!2022-08-23 10:23:1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广超 通讯员 利民 庆彬 高峰“昔日舍小家为大家,举家搬迁支持城市建设;今朝选新房住新家,乔迁新居开启幸福生活。”作为城市建设的“孪生兄弟”拆迁与安置,如何做到既要拆迁得了,更要安置得好?面对号称“天下第一难”的拆迁安置工作,漯河市西城区给出了“优秀答卷”。自2010年启动开发建设以来,漯河市西城区始终坚持共享理念,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抓好拆迁促发展、抓好安置惠民生,致力让群众共享城市开发建设成果,先后完成古城、胡庄、杨庄、大吴庄等四个行政村及大楼魏小丁庄自然村的和谐拆迁,建成古城、胡庄、杨庄、大吴庄四个安置社区,全区核心区域所有动迁群众2021年3月底前已全部回迁安置,兑现了西城区党工委、管委会“让拆迁群众全部回家”的庄严承诺,辖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未拆先建促和谐,同心筑新城】启动核心区域征迁伊始,漯河市西城区党工委、管委会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打造的“三高定位”,聘请国内一流建筑设计院对安置社区布局以及建筑风格、样式、户型等进行高规格规划设计,确保安置房达到商品房规划建设标准。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该区优先统筹安排,选择医院、学校、湿地游园、特色街区等配套规划齐全的上佳地段作为征迁群众安置点选址。同时,西城区秉承未拆先建的理念,积极筹措资金近15亿元,如期建成古城、胡庄、杨庄、大吴庄四个安置社区,让拆迁群众在党委、政府看得见的安置房建设中、摸得着的实惠中,自始至终充满着安居乐业的美好期待,使号称“天下第一难”的拆迁工作从一开始就赢得了拆迁群众的衷心拥护与倾力支持。【预警倒逼齐发力,回迁更守时】西城区始终把群众回迁安置工作作为解决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民生实事持续推进,全力保障回迁安置群众的权益。“昔日群众舍小家为大家,今朝得让群众早回家住新家”,已成为西城区党工委、管委会每年接续奋斗的“头号民心工程”。面对拆迁群众的新期待,西城区及时建立安置社区“红黄蓝”预警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一体推进安置社区建设和回迁安置工作同向发力,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本着“成熟一个社区,回迁一个动迁村”的思路,始终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贯穿于回迁安置的全过程,将依法回迁、阳光回迁、和谐回迁作为回迁的基本原则,整个回迁过程中,坚持一个政策、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套人马、一包到底,通过优化政策保障回迁安置户的合法权益,确保了回迁工作的和谐有序进行,整个回迁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越级集访事件,没有落下一户安置群众。【社区建设抓配套,安居见品质】为让拆迁群众回得舒心、住得安心,西城区坚持一切从群众需求出发,从生活的细微处入手,围绕“一区一品一特色”的新型社区建设标准,着力在改善社区宜居环境和基础设施配套上下功夫。西城区打破资金瓶颈,在所有安置社区均按户均10平方规划建设有商业用房及社区办公、服务场所,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在安置社区持续打造提升过程中,西城区突出问题导向、已经建成并回迁的四个社区绿树环绕、整洁有序、错落有致,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备完善,还配备了智能化安防系统、电子监控系统、楼宇对讲系统等智能电子设施,配建有2000余个地下车位,有效实现了人车分流,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居住生活,让群众生活从“住有所居”的基本生存需求,实现了向宜居乐居西城的根本性转变。 【竭诚服务无止境,乐居享福祉】 根据漯河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的安置社区刚性措施和规定,西城区加紧对接协调,因势利导各方,相继为安置社区办理完成了工程质量检测报告、竣工备案、消防验收等各项手续。在此基础上,西城区积极会同房管部门建立安置楼盘信息表,完成了安置房土地分割,在全市率先完成所有安置社区不动产首次登记。与此同时,西城区新城办在安置社区治理方面,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村转居”,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机制,整合共享资源,突出社区老年照料中心、儿童服务中心、文艺服务中心等“九中心”服务功能,围绕“一老一小一青壮”,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健身体育、志愿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五大平台,组织发动“红色代办”“初心直播”“唯老托养”等八支志愿服务团队,常态化开展社区义诊等便民微服务120场次,惠及群众760余人次,群众对安置社区认可度和满意度显著提升。“从来故土难离,昔日拆迁群众为开发建设作出了贡献,我们有责任、有信心让他们过上更好的‘城里人’生活。”西城区党工委书记王凯杰说,下一步他们将牢牢把握以新型社区建设为抓手,以现代服务业体系构建为支撑,积极探索完善引导安置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让每一位拆迁安置群众都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和成果,全面开启拆迁安置群众的幸福新生活。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漯河运营中心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