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拆迁资讯 > 拆迁新闻

国务院鼓励探索“新路子”推进城中村改造,专家为“啃硬骨头”出招

摘要:据新华社报道,7月28日,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下称《部署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从客观实际看,现阶段推进城...
国务院鼓励探索“新路子”推进城中村改造,专家为“啃硬骨头”出招
据新华社报道,7月28日,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下称《部署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从客观实际看,现阶段推进城中村改造困难大、矛盾多、情况复杂,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新思路新方式破解城中村改造中账怎么算、钱怎么用、地怎么征、人和产业怎么安置等难题,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城中村改造的新路子。

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刚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将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再度提及城中村改造,并将其与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几项重要工作放在一起强调。

城中村改造被业内喻为难啃的硬骨头。图为广州多年前一处还没完成改造的项目,后来在政府、村民和企业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 南方+ 冯善书 拍摄

国务院会议:

城中村改造是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本次会议《部署会议》指出,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要从实际出发,采取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等不同方式分类改造。实行改造资金和规划指标全市统筹、土地资源区域统筹,促进资金综合平衡、动态平衡。必须实行净地出让。坚持以市场化为主导、多种业态并举的开发运营方式。建设好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做好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相关部门要抓紧完善政策体系,相关城市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领导力量,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城中村改造工作取得实效。

全国现有21座特大超大城市,其中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四座位于广东。业界普遍认为,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在全国或重启万亿级市场风口,广东作为率先和持续深入推进“三旧”改造并取得实际成效的省区,其城中村改造工作亦将迎来新机遇。

近年来,广州、深圳为城中村改造先行城市,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的创新措施,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今年3月,深圳市住建局印发《深圳市城中村保障房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指引》,统筹推进城中村综合整治与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工作。按照2023年计划,深圳拟推进4.9万套(间)城中村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项目,约占全市城中村租赁住房总量的1%。广州今年亦提出全市计划推进12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重点推进17个城市更新项目,力争完成2000亿元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今年6月,广州市住建局发布《优化城中村全面改造项目审批流程的通知》,提出加快启动城市更新前期计划、优化方案审批流程、支持分片分期实施、优化规划建设许可手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五个方面共十二条改革措施,加快推动城中村改造项目落地实施。今年7月,广州市住建局公开征集《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征求意见稿)》意见,高度重视将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相结合、推动产业转型,也积极推进补偿安置、土地转性等方面探索创新模式。7月27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出台的第三批惠企利民措施中,内容亦涉及探索灵活分片办理规划条件和设计方案审查,支持城中村改造分期分片实施;优化城中村改造用地报批,缩短报批时间等。

广州黄埔新城万科融德里项目 南方+ 冯善书 拍摄

专家献策:

建议老项目老办法、新项目新办法

针对本次《部署会议》提到的城中村改造“复杂艰巨”的问题,广东省三旧改造协会秘书长田光明在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城中村改造确实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难啃的硬骨头”。2008年以来,广东省在两轮部省共建节约集约示范省的基础上,就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三旧”改造政策体系,探索出了市场化推动旧村改造的模式和路径。下一步,建议加快推动地方立法,为项目推进提供法律支撑保障,特别是针对目前普遍面临的“留守户”司法路径、协议供地的司法保障、“改造权”设立的司法认可、集体自愿申请转国有利益平衡、旧改政策中涉及土地征收等重点难点问题,从立法层面予以支撑和解决。同时要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引导旧改高质量推进,加强统筹引导,多措并举推动项目落地,譬如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厘清不同部门、机构的职责和支持政策,协调共同发力,帮助企业缓解现实困难,支持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此外,要坚持土地与人口城市化同步,保障改造过程中新市民权益,加强宣传引导,尽快恢复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

广东省三旧改造协会监事长兼政策与法律专委会主任龚军伟则认为,广州在“城中村”改造方面探索多年,积累了许多成熟可行的经验。要统筹兼顾过去几年已经形成的改造事实以及未来更加高质量推进“城中村”改造的需要,采取“老项目老办法、新项目新办法”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在法治化的轨道上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两方面的作用,确立一套新的、可适用推广到全市或全省的“新办法”。“城中村”改造涉及土地、规划、农业、生态、文保、树保、建设、社会管理与基层治理等,需要各个部门协同共进。建议创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从全域的视角推动“城中村”改造转型升级。目前的旧改大都是项目推进,虽然一直也强调连片统筹,但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与规划管控,改造后各种用途的土地仍是交错零星分布,甚至一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复建安置房零星散布于村域范围内。应从多个村或一个镇甚至一个县域的范围,来统筹规划各种功能的用地,实现不同用途的空间相对集中,大力提升空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南方+记者 冯善书 柴亚娟

【作者】 冯善书;柴亚娟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今日头条-南方+客户端

推荐律师

杨在明
主任律师 首席拆迁律师

土地改造 厂房拆迁

马丽芬
合伙人律师 督导律师

企业厂房拆迁 公房征收腾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