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拆迁资讯

宣城事业单位拆迁补偿规定,员工离职所取得补偿金是否适用免税政策

摘要:本文介绍宣城事业单位拆迁补偿规定,员工离职所取得补偿金是否适用免税政策的相关知识,内容包含离职补偿金免税上限,员工离职的经济补偿金要扣税吗,员工离职经济补偿金要交税吗,离职补偿金免税吗,离职补偿金计算方法和是否能免税的征拆普法内容。欢迎咨询在明律师在线客服。
宣城事业单位拆迁补偿规定,员工离职所取得补偿金是否适用免税政策

宣城事业单位拆迁补偿规定,员工离职所取得补偿金是否适用免税政策

一、员工离职所取得补偿金是否适用免税政策

一、基本案情好丽友食品有限公司于2018年4月28日向张某某支付最后一个月工资及终止劳动合同补偿金共计74256元。2018年5月8日,好丽友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作为扣缴义务人申报扣缴张某某该笔收入的个人所得税19259.6元。北京市朝阳区税务局麦子店税务所办理了该笔税款入库手续。

张某某不服该税收征管行为于2018年11月28日向朝阳区税务局申请行政复议。朝阳区税务局于2019年1月21日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书》,决定维持前述个人所得税征收行为。张某某不服,诉至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张某某的全部诉讼请求。张某某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2019年7月,二审法院驳回上诉。

终审法院(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观点:法院认为,案件的争议焦点为张某某取得的经济补偿金是否属于免征个人所得税的范围。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发的[2001]157号文中的规定,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而张某某取得经济补偿金为因终止劳动合同所取得经济补偿金收入,因此不符合前述法律文件中规定的免征税收入范围。

二、律师点评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以下简称“157号文”)第一款的规定:“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由此可见,税法给予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一定程度上的免税待遇。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之结束,存在劳动合同解除和劳动合同终止两种情形,在这两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均需要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或赔偿。

由此可见,税法将劳动者在不同情形下取得的经济补偿或赔偿分为两种情况,如果是解除劳动关系,可以享受一定程度的免税;如果是终止劳动关系,必须全额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本案中,终审法院北京市三中院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是157号文第一款,但事实上,该条款在2018年(即二审判决前)已经被《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164号,以下简称“164号文”)所修改,尽管如此,164号文延续了157号文的精神,以上修改没有改变实质性规定,二审判决也没有任何错误。164号文第五款规定,“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3倍数额的部分,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

值得注意的是,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是有法定上限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三、相关法律法规

①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②《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

为进一步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推进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妥善安置有关人员,维护社会稳定,现对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

三、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本通知自2001年10月1日起执行。以前规定与本通知规定不符的,一律按本通知规定执行。对于此前已发生而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也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③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164号)

为贯彻落实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现将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衔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五、关于解除劳动关系、提前退休、内部退养的一次性补偿收入的政策

(一)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3倍数额的部分,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

(二)个人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而取得的一次性补贴收入,应按照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实际年度数平均分摊,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一次性补贴收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实际年度数)-费用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实际年度数

(三)个人办理内部退养手续而取得的一次性补贴收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规定计算纳税。

二、离职补偿金免税吗

法律分析:

1、经济补偿金个税免征额:

计算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总体经济补偿金如未超过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则不纳税。

2、应纳税额部分=经济补偿金-社平工资3倍;

3、【应纳税额/工作年限(超过12年按12年计算)-免征额35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经济补偿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三、离职补偿金免税上限

法律分析:

员工离职得到的经济补偿金要扣税。

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四、员工离职的经济补偿金要扣税吗

员工离职得到的经济补偿金个人所得税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

超过的部分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计算。

(应纳税额/工作年限-免征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经济补偿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第一款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五、员工离职经济补偿金要交税吗

员工离职得到的经济补偿金个人所得税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

超过的部分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计算。

(应纳税额/工作年限-免征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经济补偿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第一款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六、离职补偿金计算方法和是否能免税

法律分析:

1、经济补偿金个税免征额:

计算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总体经济补偿金如未超过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则不纳税。

2、应纳税额部分=经济补偿金-社平工资3倍;

3、【应纳税额/工作年限(超过12年按12年计算)-免征额35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经济补偿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北京在明律师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1、宣城事业单位拆迁补偿规定最新

2、宣城事业单位拆迁补偿规定标准

3、宣城事业单位拆迁补偿规定文件

4、宣城市拆迁标准

5、宣城市拆迁办官网

6、2020年宣城市拆迁

7、宣城拆迁办电话号码

8、宣城房屋拆迁

9、宣城事业单位工资标准

10、宣城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以上就是在明律师事务所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宣城事业单位拆迁补偿规定,员工离职所取得补偿金是否适用免税政策”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在线律师。

文章来源参考:头条-宣城事业单位拆迁补偿规定,员工离职经济补偿金要交税吗

内容审核:王子诚律师

免责申明:

        本文内容中的法律法规来源于网络整理,如法律法条存在信息滞后或错误、侵权,欢迎联系我们纠错,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遇到拆迁,提前咨询律师各项是否合理,房屋,土地,装修,停产停业损失等。仅受理拆迁相关咨询!本所律师经验丰富,尤其擅长企业,商铺及复杂重大疑难案件!欢迎咨询在明律师在线客服。

推荐律师

杨在明
主任律师 首席拆迁律师

土地改造 厂房拆迁

马丽芬
合伙人律师 督导律师

企业厂房拆迁 公房征收腾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