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搬迁主要针对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居民生活环境恶化问题,而易地搬迁则更注重通过政策引导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一、异地搬迁
异地搬迁通常指的是由于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开发等原因,导致当地居民无法在原居住地继续生活,而由政府组织进行的跨地区搬迁。这种搬迁方式旨在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避免或减少因环境变化带来的损失。异地搬迁的实施过程往往涉及土地、房屋、就业、教育、医疗等多个方面的安置和保障工作。
二、易地搬迁
易地搬迁则更多地强调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而非由于不可抗拒的外力因素导致的搬迁。它通常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引导居民从条件较差的地区搬迁到条件更好的地区。易地搬迁的目的在于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具体实施方式上,易地搬迁更注重对搬迁对象的精准识别和分类施策。政府会根据搬迁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搬迁方案,并在搬迁后提供一系列后续扶持政策,如就业培训、产业扶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以确保搬迁对象能够顺利融入新的生活环境。
三、两者的区别
异地搬迁和易地搬迁的主要区别在于搬迁的动因和目的。异地搬迁主要是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居民生活环境恶化,需要政府进行跨地区安置;而易地搬迁则更多是基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考虑,通过政策引导实现居民居住地的优化调整。此外,两者在搬迁对象的选择、搬迁方式以及后续扶持政策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
异地搬迁和易地搬迁虽然都是政府为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而采取的措施,但它们在实施背景、目的、方式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异地搬迁主要针对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居民生活环境恶化问题,而易地搬迁则更注重通过政策引导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需求,合理选择和运用这两种搬迁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居民的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八条规定:
征收土地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三十一条规定:
旧城区的改建,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合理确定拆迁和建设规模,有计划地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改建。
二、易地搬迁与异地搬迁区别是什么?法律分析:
1、五保特困异地搬迁房,主要针对五保户,五保户到60岁以后,由民政部门安排到敬老院进行居住,面积大概为20到25平方,个人不出钱,只有居住权,无产权,无房产证。
2、交钥匙工程的异地搬迁房,主要针对低保户以及家庭特别困难的,人均不超过25平方,个人不出钱,只有居住权,无产权,无房产证。
3、针对一般贫困户的集中安置房,具有产权,可以办理不动产登记证,但一定时间内不能用于出售或其他商业目的。
这个期限各地有所不同,一般为5-20年内不能出售。
领取钥匙时有以下条件,一是人均交费2500元,但全家交费不超过10000元,二是住新房腾旧房,就是说领了新房钥匙后,家中原有旧房在一定时期内必须由政府拆除,原宅基地退为耕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九条 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
衍生问题:
异地搬迁的对象是什么?异地搬迁对象主要是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的经济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自愿搬迁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具体来说,需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本人愿意搬迁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符合上述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计划生育受处罚户、无房户均可以享受异地搬迁政策。
三、异地搬迁政策法律分析:
异地搬迁是把居住在不宜居住地区的贫困人,搬迁安顿在本村之外条件好的地方,帮助群众脱离贫困;
易地搬迁是把缺少生活必备因素的穷困热凝搬迁安顿在其他的地方,同时经过优化安置区的生存条件,调节经济以及扩展增加收入的方法,帮助脱离贫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十条 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销户口。
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
公民迁往边防地区,必须经过常住地县、市、市辖区公安机关批准办理。
四、异地搬迁还是易地法律分析:
(一)易地扶贫搬迁。
采取集中安置的贫困户补助标准以房屋实体形式享受国家住房补助,原则上房屋建设、基础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费用人均不超过6万元;
采取分散安置的贫困户房屋建设原则上每人3万元。
对特困户,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按照有关社会保障政策可依托敬老院进行安置,也可由政府统筹统建实施“交钥匙”工程。
所有易地扶贫搬迁户原有住房及宅基地必须腾退复耕;
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同步搬迁集中安置人均住房面积原则上参照易地扶贫搬迁执行。
全县“十三五”易地搬迁任务9277户33866人,其中2016年2306户9268人,2017年4423户16201人,2018年2548户8379人。
全县所有搬迁安置点6月底全部主体建成,9月底全部搬迁入住。
(二)同步搬迁。
同步搬迁对象的认定,以《卢氏县实施同步搬迁工作意见(试行)》制定之前的所在村户口簿登记人口为准。
只要符合区域条件和个体条件、履行了识别程序、认定为同步搬迁户,均可享受每人2万元的同步搬迁补助政策。
只要享受同步搬迁奖补政策的,原住房必须腾退并收缴宅基地证。
腾退旧宅是享受同步搬迁政策的必要条件。
无宅基地户不能识别为同步搬迁对象。
对有宅基地证但无房户,只要符合条件,可认定为同步搬迁对象。
采用货币化安置、集中建房安置两种安置方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十条?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销户口。
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
公民迁往边防地区,必须经过常住地县、市、市辖区公安机关批准。
五、异地搬迁安置的政策是什么法律分析:
(一)易地扶贫搬迁。
采取集中安置的贫困户补助标准以房屋实体形式享受国家住房补助,原则上房屋建设、基础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费用人均不超过6万元;
采取分散安置的贫困户房屋建设原则上每人3万元。
对特困户,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按照有关社会保障政策可依托敬老院进行安置,也可由政府统筹统建实施“交钥匙”工程。
所有易地扶贫搬迁户原有住房及宅基地必须腾退复耕;
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同步搬迁集中安置人均住房面积原则上参照易地扶贫搬迁执行。
全县“十三五”易地搬迁任务9277户33866人,其中2016年2306户9268人,2017年4423户16201人,2018年2548户8379人。
全县所有搬迁安置点6月底全部主体建成,9月底全部搬迁入住。
(二)同步搬迁。
同步搬迁对象的认定,以《卢氏县实施同步搬迁工作意见(试行)》制定之前的所在村户口簿登记人口为准。
只要符合区域条件和个体条件、履行了识别程序、认定为同步搬迁户,均可享受每人2万元的同步搬迁补助政策。
只要享受同步搬迁奖补政策的,原住房必须腾退并收缴宅基地证。
腾退旧宅是享受同步搬迁政策的必要条件。
无宅基地户不能识别为同步搬迁对象。
对有宅基地证但无房户,只要符合条件,可认定为同步搬迁对象。
采用货币化安置、集中建房安置两种安置方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十条?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销户口。
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
公民迁往边防地区,必须经过常住地县、市、市辖区公安机关批准。
六、易地搬迁的重要意义法律分析:
1、五保特困异地搬迁房,主要针对五保户,五保户到60岁以后,由民政部门安排到敬老院进行居住,面积大概为20到25平方,个人不出钱,只有居住权,无产权,无房产证。
2、交钥匙工程的异地搬迁房,主要针对低保户以及家庭特别困难的,人均不超过25平方,个人不出钱,只有居住权,无产权,无房产证。
3、针对一般贫困户的集中安置房,具有产权,可以办理不动产登记证,但一定时间内不能用于出售或其他商业目的。
这个期限各地有所不同,一般为5-20年内不能出售。
领取钥匙时有以下条件,一是人均交费2500元,但全家交费不超过10000元,二是住新房腾旧房,就是说领了新房钥匙后,家中原有旧房在一定时期内必须由政府拆除,原宅基地退为耕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九条 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
衍生问题:
异地搬迁的对象是什么?异地搬迁对象主要是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的经济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自愿搬迁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具体来说,需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本人愿意搬迁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符合上述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计划生育受处罚户、无房户均可以享受异地搬迁政策。
1、政府主导在拆迁安置中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2、政府主导的拆迁,政府应负担什么责任
3、政府主导在拆迁安置中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4、政府主导的拆迁,政府应负担什么责任
5、政府拆迁主体是哪个
6、支持政府拆迁工作
7、政府在拆迁过程中的合法性问题
8、政府在拆迁过程中的合法性问题
9、政府履行拆迁补偿管理
10、政府对拆迁的政策
以上就是在明律师事务所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府主导在拆迁安置中的具体措施,异地搬迁和易地搬迁有什么区别”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在线律师。
文章来源参考:头条-政府主导在拆迁安置中的具体措施,异地搬迁安置的政策是什么
内容审核:郭培律师
免责申明:
本文内容中的法律法规来源于网络整理,如法律法条存在信息滞后或错误、侵权,欢迎联系我们纠错,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遇到拆迁,提前咨询律师各项是否合理,房屋,土地,装修,停产停业损失等。仅受理拆迁相关咨询!本所律师经验丰富,尤其擅长企业,商铺及复杂重大疑难案件!欢迎咨询在明律师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