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当事人的派出所户籍证明、身份证、拆迁补偿协议上所列的被拆迁房屋的房产证复印件等证明性的文件资料,到当地拆迁办或其上级主管部门借用复印一份,注意复印后要盖章,不盖章的没有法律效力。拆迁补偿协议通常是一式四份,拆迁人、被拆迁人、拆迁公司和当地拆迁管理部门、即拆迁办各持一份。
拆迁协议的主要内容如下:
1、拆迁补偿方式,货币补偿金额及其支付期限;
2、安置用房面积、标准和地点;
3、产权调换房屋的差价支付方式和期限;
4、搬迁期限、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
5、搬迁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或停产停业损失费发放标准和支付方式;
6、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的方式;
7、当事人约定的其他条款。
拆迁补偿安置合同应该注意的情况如下:
1、拆迁当事人的姓名、名称、住所地、通讯地址等基本信息;
2、拆迁房屋的有关情况;
3、补偿方式、金额和时间;
4、房屋估价;
5、拆迁安置办法;
6、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停业补偿费的支付;
7、搬迁期限和过渡期限;
8、违约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四十三条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组织、个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
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征收组织、个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征收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补偿费等费用。
二、动迁协议遗失了怎么办法律分析:
1.补办拆迁补偿协议 拆迁补偿协议通常是一式四份,拆迁人、被拆迁人、拆迁公司和当地拆迁管理部门(即拆迁办)各持一份。
如果签订的拆迁补偿协议不幸遗失,可以带上当事人的派出所户籍证明,身份证。
2.去拆迁部门补办拆迁安置协议的时候,还需要提供以下的资料: 1、补发申请证明书; 2、登报声明、具结书; 3、单位提供营业执照。
3.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内容一般有: 1、订立协议的主体; 2、被拆除房屋的位置、性质。
法律依据: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第八条 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要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
(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
(四)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拆迁协议丢失怎么补办
●宅基地证遗失了怎么办理
●拆迁协议原件丢失怎么办
●农村宅基地搬迁补偿
●房屋拆迁协议丢了怎么办
●关于农村征地补偿
●农村宅基地征地补偿
●动迁协议丢了该去哪里补办
三、拆迁协议丢失去哪里补办法律分析:
拆迁补偿协议通常是一式四份,拆迁人、被拆迁人、拆迁公司和当地拆迁管理部门(即拆迁办)各持一份。
如果签订的拆迁补偿协议不幸遗失,可以带上当事人的派出所户籍证明,身份证,拆迁补偿协议上所列的被拆迁房屋的房产证复印件等证明性的文件资料,到当地拆迁办,或其上级主管部门借用复印一份(注意:
复印后要盖章,不盖章的没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条 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
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
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
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
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
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
但是,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
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规定。
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征收城市郊区的菜地,用地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
但是,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
国务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高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
四、拆迁协议弄丢了怎么办房产证拆迁安置协议丢了办房产证的手续如下:
1、确定开发商已经进行初始登记,开发商办理初始登记是自己办理房产证的必要前提条件。
通常主管部门办理初始登记所需时间大约为20~60日不等,因此在收房入住后的2-3个月之后,可以向开发商询问办理初始登记的情况并在《购房合同》中对其加以约定,也可以到本地的房地产交易信息网站进行查询;
2、到房管管理部门领取并填写《房屋所有权登记申请表》;
3、必备材料之——测绘图,测绘表是登记部门确定房产证上标注面积的重要依据;
4、领取相关文件,集齐必要的申请文件,包括购房合同、房屋结算单、大房产证复印件等。
填写好的申请表需要请开发商审核并盖章;
5、缴纳公共维修基金、契税,这两笔款项需向房产所在地区的小区办或者指定的代收银行缴纳,作为办理房产证的必需文件,缴费后务必保留好缴纳凭证,一旦遗失会影响获得房产证;
6、提交申请材料;
7、按照规定时间领取房产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七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土地管理部门依照国务院规定的职权划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管理全国房地产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管理、土地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及其职权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五、拆迁安置协议丢了怎么办房产证拆迁安置协议丢了办房产证的手续如下:
1、确定开发商已经进行初始登记,开发商办理初始登记是自己办理房产证的必要前提条件。
通常主管部门办理初始登记所需时间大约为20~60日不等,因此在收房入住后的2-3个月之后,可以向开发商询问办理初始登记的情况并在《购房合同》中对其加以约定,也可以到本地的房地产交易信息网站进行查询;
2、到房管管理部门领取并填写《房屋所有权登记申请表》;
3、必备材料之——测绘图,测绘表是登记部门确定房产证上标注面积的重要依据;
4、领取相关文件,集齐必要的申请文件,包括购房合同、房屋结算单、大房产证复印件等。
填写好的申请表需要请开发商审核并盖章;
5、缴纳公共维修基金、契税,这两笔款项需向房产所在地区的小区办或者指定的代收银行缴纳,作为办理房产证的必需文件,缴费后务必保留好缴纳凭证,一旦遗失会影响获得房产证;
6、提交申请材料;
7、按照规定时间领取房产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七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土地管理部门依照国务院规定的职权划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管理全国房地产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管理、土地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及其职权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六、拆迁协议原件丢失能办房产证吗法律分析:
1.补办拆迁补偿协议 拆迁补偿协议通常是一式四份,拆迁人、被拆迁人、拆迁公司和当地拆迁管理部门(即拆迁办)各持一份。
如果签订的拆迁补偿协议不幸遗失,可以带上当事人的派出所户籍证明,身份证。
2.去拆迁部门补办拆迁安置协议的时候,还需要提供以下的资料: 1、补发申请证明书; 2、登报声明、具结书; 3、单位提供营业执照。
3.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内容一般有: 1、订立协议的主体; 2、被拆除房屋的位置、性质。
法律依据: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第八条 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要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
(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
(四)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1、农村拆迁补偿协议丢失怎么补办手续
2、拆迁补偿协议丢了,在哪补办
3、农村拆迁补偿协议书
4、拆迁补偿协议丢了怎么办
5、农村拆迁补偿协议签的谁的名字,有法律效力吗
6、农村拆迁协议书
7、拆迁协议丢了去哪补办
8、拆迁协议书丢失怎么办
9、拆迁补偿协议丢了
10、拆迁协议丢失如何补办
以上就是在明律师事务所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拆迁补偿协议丢失怎么补办,动迁协议丢了该去哪里补办”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在线律师。
文章来源参考:头条-动迁协议丢了该去哪里补办,拆迁安置协议丢了怎么办房产证
内容审核:周雷律师
免责申明:
本文内容中的法律法规来源于网络整理,如法律法条存在信息滞后或错误、侵权,欢迎联系我们纠错,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遇到拆迁,提前咨询律师各项是否合理,房屋,土地,装修,停产停业损失等。仅受理拆迁相关咨询!本所律师经验丰富,尤其擅长企业,商铺及复杂重大疑难案件!欢迎咨询在明律师在线客服。